欢迎来到趣学网 - http://www.quxue6.com !

中小学教育试题课件下载管理培训文书写作酒店管理百科知识常识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趣学网中小学教育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示例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示例

12-26 23:26:40   浏览次数:346  栏目: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http://www.quxue6.com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示例,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   30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

教案《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示例》,来自www.quxue6.com网!http://www.quxue6.com

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1、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 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 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 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 160千米。小林每分钟走 60米。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 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 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 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 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8×125=
  6×20=         24×125=
  6×200=        72×125=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17×12=
  26×24=      17×24=
  26×12=      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教案示例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
评价:
用户名:
相关分类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